|
歷史學家阿爾贊斯·德·奧爾賽·維拉(1676—1736)記載,馬尼拉的流行商品包括“來自印度的谷物、水晶、象牙和寶石,來自斯里蘭卡的鉆石,來自阿拉伯的香水,來自波斯、開羅和土耳其的掛毯,來自馬來半島和果阿的各種香料,以及來自中國的白瓷和絲綢服飾”。
中國絲綢和其他精美商品的貿易“絕對是馬尼拉存在的理由……在馬尼拉,中國人帶來了幾乎所有可以運往新世界的貨物,并且幾乎完成了所有的商務和工藝”。這種時尚一旦傳到美洲,就會影響墨西哥和秘魯。秘魯總督孔德·蒙特雷觀察到,“許多印第安人和混血兒都可穿戴絲綢,而且數量很多”。
這些記錄者沒有提到西班牙人的時尚,說明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絲綢這種織物,而且中國絲綢的風格也確實在16世紀之前就在大都市中流行起來了。亞洲工匠引入的風格大受歡迎,很可能是因為這些織物風格的獨特性,以及它們對遙遠文明的象征。
來自中國的白色織物備受歡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大多數亞洲織物都用草本染料,可能對水或陽光非常敏感,極易掉色。大多人都認為,胭脂紅色比紅花染出的顏色持久得多。另一方面,白色的生絲也使當地工匠能夠自由地迎合當地人的喜好。當地手工藝人有時會重新編織已經染色的織物,創作出本土圖案與歐式圖案。這種亞洲生絲、美洲染料與歐洲設計的結合,是墨西哥近代時尚的特色。
亞洲設計的引入,使美洲殖民地的審美更為多元。來自亞洲的加工紡織品,促進了美洲社會產生豐富多樣的物質文化。它不僅影響了西班牙人和殖民官員的圈子,而且也影響了原住民社區。因此,在市場上隨處可見中國絲綢、印度棉布、歐洲亞麻布和羊毛以及當地布料的融合。
文化的多元性跨越了空間和時間,構建了更加全球化的設計體系。以中國一件明朝織物為例,上面的雙頭鷹暗示了哈布斯堡的王冠,而心形的花瓶則暗示了與菲律賓奧斯定會(Augustinians)的聯系。雖然已有現成的傳統設計套路,但是很多絲綢織工還是會自行設計紋樣。絲綢上的鷹和花瓶周圍的交錯紋樣,就是仿照中國青花瓷上最常見的紋樣。諸如蓮紋、菊紋等中國風格的花卉圖案,還是會出現在19世紀馬尼拉生產的披肩上。這件織物融合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思路,可謂與時俱進。
亞洲的花卉紋樣是早期全球化最明顯的象征之一。花卉有著不同的功能和情感意義,象征著不同的植物、生命周期,以及女性氣質。因此,花卉設計不僅代表著異國情調,還反映了對偏遠地區的認知。中國和美洲的匠人,還有構建中國與美洲大陸紐帶的商人、水手與海運專員,都在亞洲花卉紋樣的傳播中貢獻了力量。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消費者偏愛并支持這種交流和設計的融合。在這融合的過程中,有無數人參與其中,這也說明了審美全球化的深遠影響。
挪用中國和亞洲花卉紋樣的時尚,絕不僅限于紡織品生產和服裝設計。這樣的挪用,還可反映出18世紀歐洲人對中國園林文化的極大興趣。由此,越來越多有關中國植物和花卉的繪畫和書籍得以面世。正如藝術史學家王廉明指出的那樣,歐洲主顧最喜愛中國園林植物,而非藥材和其他異國植物。這種偏好,說明歐洲人相信中國優越的農業條件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并促進歐洲學術團體的壯大。
從亞洲到美洲的移民也帶來了新的風格。許多亞洲移民擁有專門的紡織店,可以從“中國姑娘”的故事中看出他們的影響。據說,這位“中國姑娘”與當地的墨西哥人一起設計、推廣了新款的絲綢服飾。這種服飾主要是一種無袖的、鑲有金邊的黑色絲織品,還飾有紅色、白色和綠色的刺繡。許多中國人和美洲原住民都穿這種服裝,其后來慢慢演變成墨西哥民族身份的一大標志。這段故事證實,亞洲移民和亞洲工匠在墨西哥歷史上產生了影響深遠的時尚靈感。
與中國同行一樣,太平洋彼岸的工匠也喜歡融合兩種不同文化的設計。在1644年清朝入關后,明朝官服上的補子被運到了美洲。這些補子描繪了形形色色的禽鳥走獸,象征著文武百官的官階。這些補子可以是通貨,可以是衣柜中的收藏,也可以是重復使用的重要材料,可以說是從各個維度上提升了服裝的價值。具體而言,它們衍生出墨西哥絲織品中的新設計,比方說一張17世紀的掛毯就出現了鵜鶘紋樣。
鵜鶘本是傳統的基督教象征,在此被渲染成中國神話中鳳凰的樣子,嘴很短,尾巴很長。鵜鶘的姿態、翅膀的刻畫風格,以及嘴里叼著花的細節,都很像明末的仙鶴補子。通過將亞洲元素與傳統的歐洲文化符號相結合,墨西哥工匠融匯了本土風格與外來風格,這件織物既是本土的,又是外來的。仿制為商業流通和市場聯系增添了活力,提供了更多樣的文化元素。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為段曉琳)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在趣味中穿梭歷史長河
下一篇:
賞梅十六潭,邂逅春日爛漫
《海客談瀛洲》陳杰著內容簡介:《海客談瀛洲——唐宋之際的中日交流》,唐宋之時絲綢、瓷器為中日之間貿易的大宗,中國絲綢...
你再次煥發青春,把一片碧綠的天地撐起!
致富脫貧圓綺夢,小康火映九州紅。
新發現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神秘三星堆考古再解謎本報記者楊雪梅王明峰宋豪新核心閱讀眼部有彩繪的銅頭像、華麗的...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