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咸安)
母親六十歲那年被我接進城,進城后,插秧、種麥等很多農村的活干不成了,但種菜這個活她一直沒有撂下。她說:“在鄉下種慣了菜,突然不種了總好像缺點什么,種點菜心里才踏實。”
我家住在城區的一處山坡上,這里居住的十幾戶人家都是外來戶,家家建的都是私房,由于房屋后面有一些空地,好多人便種起了菜,母親自然也不愿意錯過這個機會,搬來沒幾天,就開始勘察地形,準備著手種菜。
第一塊菜地是借來的,以前種菜的那戶人家菜地多,嫌這塊地不肥不種了,母親知道后與人家打商量。那戶人家樂得做個順水人情。母親借了菜地卻像撿到寶貝一樣,立即挑來肥土鋪了一層,又撒了些雞糞,種下的竹葉菜沒多久就長出葉來,綠油油的。
借來的地終歸要還,要想供應一家人吃菜,得有自己的菜園。把借來的地盤好后,母親又把眼光盯住了其他地方。旁邊的竹林還有一片地,只是地上長滿了雜草,母親花了幾天時間割掉雜草,在四周扎上籬笆,便整理出了七八分菜地。
母親開始忙碌起來,松土、播種、挑糞、澆水、鋤草、搭架……她不厭其煩地侍弄著那片園子,就像撫育自己子女一樣細心。經常在大清晨,當我還躺在被窩里睡大覺時,她就已經下了地。平日,她有事沒事總要到菜地里轉一圈,檢查一下菜的長勢,發現種子在地里被麻雀吃了,她就重新補上。
母親種的菜,品種齊全,辣椒、茄子、豆角、黃瓜、西紅柿、菜苔、大蒜……林林總總,至少有二三十種。菜成熟的時節,是母親最開心的時候,她經常在菜地采摘,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雖然有些累,但她的臉上漾滿了自豪和滿足。
偶爾有朋友來我家玩,我懶得弄飯,想上餐館,他們總是說:“就在家里做飯吃吧,摘個嫩瓜,炒幾盤青菜,用甜甜的西紅柿打個湯,比在外面吃強多了!”確實,母親種的菜無污染、口感好,大家吃起來津津有味,感覺特別爽。
每年五六月份,各種菜紛紛上市,菜多了吃不完,母親就摘一些用籃子裝著到街上去賣,由于她種的菜施的是農家肥,沒打過農藥,價格便宜,又比大棚蔬菜好吃,一籃菜提到街上十幾分鐘就賣完了。一位姓郭的嫂子打聽到我家的住處,特意留下母親的電話,想吃時就騎電動車來我家菜地,自己到菜園采摘。
附近的人路過我家菜地時,看到母親的菜園生機勃勃,都伸出大拇指夸贊母親菜種得好,管理有方。母親一高興就摘些菜送給他們。她說:“好吃的東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會有味道!”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眼里閃著熠熠的光彩。從母親的話里我感受到,她菜園種的不僅僅是蔬菜,還種著付出后收獲的幸福,種著她的寄托和希望。
今年,母親八十歲了,我擔心她跌倒會摔壞身體,多次勸她不要種或少種一點菜,她總是說:“家庭開支這么大,我種點菜可以幫襯幫襯你嘛,再說,我種點菜,還可以鍛煉一下身體,自己也充實些呀!”母親說得沒錯,進城后種菜的這二十年,我家很少到市場買青菜。
我不禁佩服起母親來,一片小小的菜園,便能給她的生活帶來那么多的希望、動力和樂趣,可是我呢?每天坐在辦公室里,有著穩定的收入,卻還經常抱怨工作太累、生活沒有意思。
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像母親那樣,快快樂樂地種好人生這塊菜園,播下希望的種子,體驗勞動的樂趣,收獲生活的幸福!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