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亞平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遇見,更是一場漫長的修行?!痹谙贪矃^橫溝橋鎮初級中學的三尺講臺上,數學教師李嫻用十三年的光陰,深耕教育沃土,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讓思維在互動中綻放
“同學們,這個幾何問題有沒有更巧妙的解法?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分享。”6月13日,橫溝橋鎮初級中學九年級(2)班的數學課上,李嫻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黑板上“311”課改模式的時間提示表清晰可見——30分鐘學習活動、10分鐘當堂檢測、1組精準數據記錄,這是她踐行的課改新范式。
2023年秋,面對畢業班學生參差不齊的數學基礎,李嫻率先在年級推行“問題導向式”教學。她將教材知識點拆解為“生活中的函數應用”“幾何圖形的動態變換”等探究主題,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中建構知識體系。為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她獨創“課堂微展示”環節,每天安排3名學生用3分鐘講解一道錯題。
從攥緊課本不敢抬頭,到能清晰闡述解題思路,學生子彥在一次次鍛煉中變得自信。他說:“學習原來可以這么簡單?!?/p>
“傳統的‘滿堂灌’就像給學生喂飯,而課改是教會學生自己做飯?!痹诶顙沟囊还濌P于“方程建模”的課上,學生們為了論證“超市促銷方案的最優解”,竟自發設計了三種數據模型,這種以生為本的課堂變革,讓李嫻在2024年斬獲市級課改優質課一等獎。
用微光溫暖孩子成長
“李老師,這是我媽媽親手做的桂花糕,謝謝您讓我變得敢舉手發言。”2024年中考志愿填報當天,學生小宇捧著粉色禮盒的場景,至今讓李嫻眼眶濕潤。
這個曾因家庭打壓教育而極度自卑的男孩,第一次在她的課堂上獲得肯定時,孩子眼里閃過的光讓李嫻感動。
作為鄉村學校的教師,李嫻面對的多是留守兒童和學困生。她備的“學生檔案”,詳細記錄著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和情緒波動。去年冬天,她發現學生小宇連續一周上課打盹,連夜冒雨家訪才得知孩子父親突發重病,他每天放學后要照顧弟弟。李嫻幫小宇申請了助學金,還組織學生成立“互助小組”,輪流幫他輔導功課。小宇在感謝信里寫道:“您蹲下來聽我說話的樣子,比媽媽的懷抱還溫暖?!?/p>
在教室的走廊里,掛著一面“成長樹”展板,上面貼滿了學生的“微進步”照片。“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崩顙钩Uf,她帶的每屆畢業生都會收到一份特殊禮物——記錄著三年來每個學生課堂發言次數、錯題改進軌跡的“成長手賬”。
學校教師曹榮瑞笑著說:“這些手賬里藏著李老師十三年如一日的育人密碼:用耐心等待花開,用智慧啟迪心靈?!?/p>
在課堂中追尋教育本真
“大家看這個案例,學生在探究‘影子長度與時間關系’時,自然生成了函數建模的思路……”每周三的數學組教研會上,李嫻總會分享她在課堂上捕捉到的思維火花。
作為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她帶領團隊構建了“問題—探究—建模—應用”的四步教學法,該成果在2023年省級鄉村教育教研成果評選中獲得二等獎。
為了提升教研水平,李嫻自費訂閱《數學教育學報》等專業期刊,參加“國培計劃”,聯合恩施來鳳縣教師團隊開發《初中生空間觀念培養12課》。辦公電腦里,存著她13個G的教研資料,從新課標解讀筆記到學生錯題大數據分析,每一份都凝結著她對教育的深度思考。
“李老師總說,教研不是寫論文,而是解決課堂里真實的困惑。”數學組年輕教師朱丁說。
從官埠橋鎮到橫溝橋鎮,從“教壇新秀”到“國培授課教師”,李嫻的教育之路印刻著鄉村教育的發展軌跡。當被問及為何能在鄉村堅守十三年時,她指著教室后墻的標語微笑道:“你看,‘心有繁星,素履以往’——每個孩子都是夜空中的星,而我有幸成為擦亮星星的人?!?/p>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汗水播希望 真心育未來 ——記赤壁市第二實驗小學周畫校區教師盧紅松
下一篇:
匠心啟智慧 仁心育棟梁 —記赤壁市第一初級中學教師羅萍
獲評“湖北省農村骨干教師”“第三屆咸寧市道德模范”。
咸寧網訊記者甘青、陳紅菊、通訊員張曙、徐甜甜報道:4月7日,咸寧市春雨鄉村教育基金會一周年活動暨“春雨鄉村教師激勵資助...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報道:心有光芒,必有遠芳,近日, 2020“馬云鄉村教師獎”出爐,我市崇陽縣青山鎮尺沖教學點教師王值軍獲此...
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導優秀校長、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教師隊伍的水平...
“是眾多像毛明院士一樣關愛鄉村教育的愛心人士,讓我更堅定了扎根鄉村學校的信心……”4月7日,春雨鄉村教育基金會公益年會...
市教科院一直堅持開展“新春走基層教研在行動”活動,正是通過城鄉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為鄉村教師搭建專業成長平臺,給...
”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春風化雨潤桃李”,她不僅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更是鄉村教育的一面旗幟。
記者朱亞平34年扎根鄉村教育,崇陽縣天城鎮桃溪中學教師劉仁新用腳步丈量教育初心,用愛心編織學生成長搖籃,用智慧點亮學子...
“我們從短期支教逐步形成‘暑期夏令營+日常網絡直播+頂崗支教’的全覆蓋支教模式,就是希望能補充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為...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光明日報記者胡曉軍光明日報通訊員薛斌“當燦爛的太陽跳出了你東海的碧波,你的帕米...